您好!   欢迎来到武昌首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社会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 致敬建党百年

发布时间:2021-07-20 来源:365英国上市官网 阅读次数: 【字体:

本报讯(记者庹明柱)以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为响应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的精神,365英国上市官网组织学生用实地走访调研的方式,感受党的带领下新农村的发展面貌,用劳动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智慧力量。720日,365英国上市官网社会实践队在副院长李林的指导和辅导员刘思意老师的带领下赴湖北省汉川市汈汊湖养殖场开始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社会实践队由来自于金融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五名学生组成。此次下乡,团队以促进提高虾蟹养殖经济为目的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动手操作、访谈询问、劳动体验等方式,深入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特征,感受基层治理方式的创新成果。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发挥专业优势、挖掘乡村特色,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探究乡村振兴战略在松湖口村的具体实施举措。


乡村振兴成果显著村民安居乐业

团队第一站来到汈汊湖养殖场万家沟村委会。万家沟村是一个全村人都从事虾蟹养殖的乡村,也是全国虾蟹养殖业的先锋。该村靠近汈汊湖,拥有1640亩池塘,可用于养殖的面积大、养殖人员集中、虾蟹产值高。当地从2007年开始引进水产养殖,在摸爬滚打中,万家沟村吸取失败经验,向安徽巢湖等养殖成功的地区学习技术,直到2016年左右才做出显著成效。虾蟹销路打开后,全村人将精力投入到养殖业,大家团结一致干好一件事,十年磨一剑,一鸣惊人。村民通过养殖快速致富,户均年收入在20万左右,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目标。在持续九十分钟的采访中,村干部始终面露微笑,他们对乡村治理情况展现出了极强的信心。

在村档案柜里,团队查阅了近三年的村委会工作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力透纸背的字迹中、在资料书籍发黄的页脚上、处处彰显着村干部工作细致认真的态度。

队员们采访了数位村民了解到:村里做规模养殖,从引进虾蟹苗、运输饲料、采购药品、销售虾蟹有一套完整严密的产业链。村里做养殖的渔民,每家平均承包了30亩左右的渔塘,亩均纯收入5000-10000元。虾蟹养殖对水质要求极高,为此村民从外地学习成熟的养殖经验,向相关的集团公司邀请技术顾问下地实地教学,养殖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就少有出现亏损的情况。村民们常常早上三点就起床收虾笼,将虾蟹迅速卖给进村的经销商,他们每天还需要对鱼塘进行水质检测,长时间蹲守在渔塘旁边观察。处理水草、运送冻鱼、喂食饲料等劳动都是在炎炎夏日下进行的,他们的皮肤被晒的黝黑。

塘主刘先生告诉大家:以前这里都是水稻田,种出来的作物只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现在村子搞养殖,富裕起来了,鸡鸭鹅什么都吃的到。不止是吃的好起来了,村里水通、电通、路通、网通,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下田体验劳动生活近距离感受虾蟹养殖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渔民们日复一日的在水塘劳作,黝黑的皮肤掩饰不住他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临近中午,实践队来到田地里、水塘边体验农耕和水产养殖,进行劳动教育。队员们分工协作,捕捞小龙虾、采摘莲蓬、收集藕带、掰玉米……穿着长筒胶鞋深陷藕池淤泥里不能自拔的庹明柱不禁感慨:荷花虽然很好看,但荷叶下都是黑色的淤泥,藕带长在很深的泥中,拔起来真还需要专业的技巧!通过体验式劳动,同学们体会到平时村民们进入藕池劳作的辛苦和危险。队长叶卓拿着一根长杆辅助摘莲子:藕叶杆下面有倒刺,采摘莲蓬的时候容易划伤胳膊。附近水草茂盛,可能有蛇出没,想要顺利摘到颗粒饱满,清香扑鼻的莲子挺不容易的。

最后,满载而归的队员们一边跟着村民刘阿姨用剪刀清理小龙虾,一边默念口诀先去虾头,再剪虾腿,最后挑虾线,当心挥舞的虾钳夹手指。在劳动中感受乡村生活的队员们,纷纷感叹通过实践才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

夕阳西下,村民带领队员参观养殖场,并介绍村里小龙虾养殖的情况。一个小池塘有15亩大小,每个池塘的小龙虾年产值可以达到数千斤。村民每天要进行投食,饲料大多是来自沿海地区捕捞的小鱼,村里将运送来的小鱼放入冷库。松湖口村有一个几十平米的冷库,里面可容纳一百吨的冷冻小鱼,常年维持在零下20度的低温,存放数百亩渔塘的饲料,村民每天来冷库取一部分,带到自家鱼塘拌上辅料进行投食。

队员们帮助渔民将饲料抬到渔塘,吴祥受邀上船喂养虾蟹。他起初在船上摇摇晃晃站不稳,后来在村民的指导下用正确的姿势投放食料,村民和吴祥互换着划船和投食,四十多亩的渔塘在几分钟里投食完毕。吴祥下船后激动的说:塘中心的水很清澈,在船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底的螃蟹,很大很鲜活。我将食料呈扇形撒出去,这样会更均匀一点,可以辐射到更多的区域,让所有的虾蟹都可以吃到。村民伯伯的船很稳,这种乘船投食的体验很棒!

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721日早上8点,365英国上市官网暑期社会实践队继续实践调研,来到了美丽的汈汊湖畔倾听村民新声,探寻红色历史,体验时代变化。

在村里第一缕炊烟升起时,团队成员已经开始和村民一起过早了。大学生对农村早餐的印象还停留在影视作品上,当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摆放在团队成员面前时,大家都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主人解惑说:我们村在政府的带领下,生活好起来了之后,大家现在早餐吃的东西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

在指导老师刘思意的带领下,团队前往养殖场采访了正在给虾蟹准备饲料的村民周义华。周义华告诉大家:村子里在政府的扶持下,从1983年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从种植稻谷变为搞水产养殖。村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村子变化很快,大家逐渐不再只满足于温饱,慢慢把平房盖成了三层的楼房,还买了小汽车。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都是村民切身体会到的,政府把我们村扶持起来了,党的政策落到千家万户生根发芽。周义华指着由政府免费搭建的鱼塘石砖告诉队员:当初这些地方还是水稻田,现在变成年入数十万的养殖池塘,我们富裕起来了。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65岁的周义华还和村里几个中年人结伴探访红色遗迹,他们组团探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建国将领的故居,拜访了井冈山和延安等红色基地,他们一路参观,一路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歌。周义华慷慨激昂地说: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我们永远拥护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0岁的刘老爷爷守护着村子里的族谱,他向队员们讲述了汈汊湖和村子的历史变迁。在摇椅上,刘老爷爷拉着京胡,哼着《浏阳河》的曲子,慢慢悠悠地向队员讲起他所知道的英雄们的峥嵘岁月。王平章,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汉川人,曾经领导农民运动,参加过南昌起义,在建党史上曾留下了一道浓墨重彩的笔记;刘荒材,汈汊湖人,曾经加入军队在汈汊湖打游击战,战果丰厚;刘协星,汈汊湖人,在建国后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加入志愿军浩浩荡荡的渡过鸭绿江,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刘老先生喜欢写诗,谈及想对党说的话,他眼角衔着泪即兴写下:江水为墨天作纸,难写党的优越性。他曾作诗一首:村头喇叭响四方,人民生活胜小康。多亏党的好领导,忠孝节义谢当朝。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党的感激之情。

研究生杨声宽毕业后返回家乡,承包了四十亩养殖塘,一心想凭多年来潜心学习到的知识和个人能力去壮大父辈的养殖产业。看到家乡的种种改变,他由衷地佩服党和政府的战略眼光。杨声宽对电视剧《觉醒年代》情有独钟,每每看到剧中人物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时,这位年轻的党员往往激动不已,他说:有一种力量叫做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走访中,两个十岁的小姑娘好奇地问:什么是党?队员们微笑地告诉她们,少先队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还带着她们一起听老人讲述革命故事。分别时,小姑娘向大哥哥们行了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并告诉他们:现在,我们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将来也要努力争取加入共青团、共产党!

临近归程,实践队来到汈汊湖风景区。这里湖区资源丰富,风景独特,水域辽阔,杨柳婆娑,芦苇丛生,荷连接天,鸥鸣鸭逐,鱼翔浅底,蕴藏着丰富的水生资源。队员们乘坐观光船前往湖中央,近距离感受汈汊湖自然风光。撑船的是位汈汊湖本地渔民,据她了解到,这里千亩荷塘,汛期作为泄洪区,非汛期作为风景区供游人旅游观光。景区有游船50条,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年营业额达480万元。2014年汈汊湖湿地公园项目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湖北汉川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汈汊湖区风景优美,团队成员认识到,在宏观调控下,当地产业寻求多变适应现实的发展办法,同时也认识到,国家湿地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队员们在实践活动中认真聆听村民的声音,在劳动当中深刻明白所有的成果得益于当地渔民自强不息、得益于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落地生根。

摄影:刘思意

编辑:庹明柱


Baidu
sogou